找到相关内容62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代祖师。   在性空,无所得的基础上,六祖证悟到了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,并非绝对的差别对立。《坛经》说:‘善知识!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前念迷是众生,念悟是佛。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’(见《般若品》)。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的区别,只在一中。迷是众生,觉悟了就是佛。执著了生起烦恼,离开执著,当下便是菩提。   般若经处处强调性空,空是为了破除众生实有的自性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338971.html
  • 参禅的入门方便

    一切色声,无有滞障,名为道人。如一团火相似,触物便烧。古人说,直截径要处,一刀两断,直下便休。  无心者,是内照反省,一念触境生心,就是生死,离境无生灭,就是解脱。一无心,凡夫等佛,烦恼菩提。六祖说:“前念迷凡,念悟佛;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此是“最尊最上最第一,无住无往亦无来,三世诸佛从中出。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。如此修行,定成佛道。悟此法者,是无无忆无著,不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093929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传给他衣钵,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。  在性空,无所得的基础上,六祖证悟到了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,并非绝对的差别对立。〈〈坛经〉〉说:"善知识!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前念迷是众生,念悟是佛。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"(见《般若品》)。众生与佛,烦恼与菩提的区别,只在一中。迷是众生,觉悟了就是佛。执著了生起烦恼,离开执著,当下便是菩提。  般若经处处强调性空,空是为了破除众生实有的自性执...

    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239871.html
  • 碎维与佛法

    坛经》  《六祖坛经》有下列词句:  善知识!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  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。  前念着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  凡夫与佛,或烦恼与菩提间的差异,只是一念之间而已,转得过去或离得了境是佛、菩提,转不过去或仍著境则仍是凡夫、烦恼。  4 虚云老和尚  虚云老和尚五十六岁时曾失足落水,被渔民救起大病一场,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。某夜六支香开静时,护七例冲开水,溅予手上,茶杯...

    郭正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846425.html
  • 试论佛法对心内的净化

    在《坛经》中,六祖惠能认为:修行者当用大智慧,打破五蕴烦恼尘劳。“前念着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他的意思就是烦恼和菩提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,菩提不能离开烦恼而独立存在,同样烦恼也不能离开菩提...比物质更广,具体是指身外的一切处境。五蕴中的四蕴“受蕴”、“想蕴”、“行蕴”、“识蕴”主要是指人的“内心”。“受蕴”是指“领纳”,“对于外境或苦或乐及不苦不乐等之感受。此与今时人所习用之‘感情’...

    黄春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1258322.html
  • 伟大的佛教改革家——慧能

    ,即可了悟。前念迷凡夫,念悟成佛,前执著于境即烦恼,离境菩提。  (2)对禅定的新释  传统的理解只是从外形上打坐,心念上冥思。慧能从“自心佛”理念出发,新解为:  何名坐禅?此法门中...自心,只是心上蒙了灰尘而迷误,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;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。而六祖慧能开创的南宗禅则认为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这是说真如佛性是无形无体的,有形的...

    姚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2159950.html
  • 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的“一之谛”的解读

    凡夫佛,烦恼菩提,前念谜少夫,念悟佛,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”。六祖于《坛经》言而又止,欲说还休,其致思究竟只是归于“一念心开”,“—”构成了六祖思量的根本,成佛的究竟,“一念善,...恒沙妄念,一时顿尽,在妄念顿尽时,前已断,不起,当下一念孤孤分明,于当下一中清静无染的心性当下呈现。故一之心是烦恼、涅槃之本,一无明烦恼,一无妄真如。所以人要解脱,须于一上用功,一...

    马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163183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研究略见

    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  ” (行由品)  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;前念迷凡夫,  悟佛;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 (般  若品)   “前不生心,不灭佛;成一切相心  ,离一切相则佛。”(机缘品)  “自性若悟,众生是佛;自性若迷,佛是众生;  自性平等,众生是佛;自性邪险,佛是众生。” (付  嘱品) ...

    高永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16397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初探

    ,精神上得到了解脱,这就进入了大彻大悟的境界。与此相反,心受外境的影响,追求形色声味,念念不忘相,必定烦恼不断。因此,慧能又说:“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。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”(《坛经·...、今念、是连续不断的,如果一旦停留在某一事物上,那么就不是念念不住而是念念住了,这样“心”就被束缚住了。如果能对一切事物念念不住,过而不留,如羚羊挂角,无迹可寻,这样自然就不会被束缚。  胡适...

    吴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563973.html
  • 慧能思想初探

    与此相反,心受外境的影响,追求形色声味,念念不忘相,必然无限烦恼,这就是地狱。因此慧能又说:“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.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(《坛经.般经品》)这就是说,此岸和彼岸,凡夫和...“顿悟”、这是最方便、最简易的的迅速成佛法门。这一法门正符合弘忍的要求。弘忍认为断绝一切虚妄之,就可达到真如境界,所谓“如如之心是真实”。  人的自性虽然是空寂的,却不免要受到外界的种种污染,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269303.html